日前,證監會印發《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將有助于增強嚴打財務造假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決破除財務造假“生態圈”,以更嚴的監管消除造假土壤。
財務真實性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如果上市公司“說假話”“做假賬”,必然嚴重干擾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市場也無法有效運行,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就無從談起。嚴打財務造假,既是資本市場強本強基之舉,也是嚴監嚴管之重。
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以來,監管在發現和查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3年辦理了造假案件203件,移送刑事超百件。但穿透監管不夠、事先防范不夠,執法合力不夠、全方位立體式追責不夠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各種財務造假手法花樣翻新,越來越復雜:業績變臉有之;財務“洗澡”有之;虛假貿易有之;通過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和票據交易等“空轉”“走單”有之......尤其是系統性造假、第三方配合造假,更具隱蔽性、欺騙性,這種造假“生態圈”發育后,危害性更大。比如,有上市公司的供應商、客戶,甚至為上市公司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等,參與、配合實施財務造假活動,從業務流、資金流、票據流方面配合虛構證據鏈閉環,構建虛假業務。此類長期系統性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增加了注冊會計師和監管部門發現的難度。
針對財務造假的新情況,新趨勢,需要瞄準重點,精準爆破。重點就是構建打擊和防范財務造假的綜合懲防體系,破除財務造假“生態圈”,營造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良好市場生態。
綜合懲防體系重在系統性。頂層設計上,此次印發的《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提出,要制定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方案,增強部際協調和央地協同。加強證券監管與各部門、地方政府數據共享,發揮合力,形成齊抓共治、有機銜接的監管協作格局。
綜合懲防體系重在針對性。嚴治造假多發領域,嚴厲打擊長期系統性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真正做到監管“長牙帶刺”“鋼牙鐵齒”。
要通過年報監管、現場檢查等手段,持續循環篩查高風險、可疑上市公司。對業績“變臉”、財務“洗澡”、異常換所等有可疑跡象的公司,瞪大眼睛、盯住不放,決不手軟。
在工作流程上,突出全鏈條監管,穿透式監管。督促上市公司落地全面內控審計監管要求,更好發揮審計委員會和獨董反舞弊職能,提高內部人舉報的獎勵金額等。
要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證券市場“看門人”打瞌睡,甚至為虎作倀“零容忍”,對審計評估機構堅決“一案雙查”、并聯立案,對串通舞弊等堅決適用禁業罰等“硬措施”,給中介機構戴上“緊箍咒”,促使其及時發現、主動報告。
綜合懲防體系重在有效性。在國際市場上,美國安然公司財務造假及其毀滅性后果,具有以史為鑒的警示作用。要大幅提高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強化全方位立體式追責。
比如,推動出臺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釋,加大對財務造假、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行為的刑事追責,從制度源頭解決違法成本低、“入罪難”等問題。
構建打擊和防范財務造假的綜合懲防體系,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踏石留印,久久為功,重塑市場生態,讓造假者“無處藏身”。對于市場而言,這是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要舉措,將有力釋放制度性利好。(經濟日報記者 ;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