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jdjjx"></thead>
        <noframes id="jdjjx"><dfn id="jdjjx"><rp id="jdjjx"></rp></dfn>

          <pre id="jdjjx"><sub id="jdjjx"><form id="jdjjx"></form></sub></pre>

              祁連山下借牧記

              2023-11-04 06:42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祁連山下借牧記

              2023年11月04日 06:42   來源:經濟日報   陳發明

                10月15日凌晨5點多,祁連山里一片寧靜。海拔3800多米的康樂草原上,高勇東裹緊衣服,和妻子黃梅花打開自家秋季牧場的圍欄,摸黑趕著140頭牦牛出發了。40公里外的一片玉米地是他們的目的地。3天后,他們將到達那里,并過完整個冬天。

                高勇東和他的牦牛們并不孤獨。整個10月份,祁連山東西700公里跨度區間,680多戶肅南縣牧民趕著牛羊走出深山和草原,前往河西走廊的農區,開始一年一度的“借牧”遷徙。

                祁連山下,一片片收獲后的玉米地里,只剩下枯黃秸稈。那里,是20多萬頭(只)肅南牛羊的冬季“糧倉”。

                禁與動

                高勇東是甘肅張掖市肅南縣康樂鎮的裕固族牧民,肅南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人口僅1萬多人,放牧是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敖枘痢边@個詞,近10年才出現在當地人的話語中。

                何為“借牧”?這要從肅南縣的生態地位說起。打開地圖,2.4萬平方公里的肅南縣,鑲嵌在祁連山與河西走廊之間。作為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大的資源主體,肅南縣占祁連山北麓75%的面積。這片狹長地域中,分布著964條冰川、33萬公頃水源涵養林、232.5萬畝濕地、2600多萬畝各類草原。

                大自然的饋贈如此豐厚,并不意味著牛羊數目可以無限擴張。為實現草畜平衡,國家于2011年出臺了草原生態獎補政策:對草原施行禁牧輪牧,牧民們得到獎補資金作為減畜補償。

                禁,解決了老問題,也帶來新的煩惱。

                牛羊的繁育和出欄有季節性,牲畜數量和草原面積難以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尤其在秋冬季,牛羊集中產仔后,很多牧民都面臨冬季牧場飼草不足的問題。

                高勇東家也不例外:自家承包和流轉的草場加起來共3000畝左右。按照草畜平衡測算,這些草場只能養90多頭牦牛,而他家的成年牦牛有100頭左右,加上39頭牛犢,過冬“口糧”顯然不夠。

                購買草料,或另尋出路!拔业亩灸翀鲋挥800畝,這兩年天太旱,草長得不好。如果留在草場,大小140頭牦牛,一個月就吃完了!苯衲8月份,高勇東早早就聯系到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的一個玉米種植大戶,約定以每畝180元的租金租下200畝玉米秸稈地。在10月份玉米收獲后,他將趕著牦牛下山進地,吃一個冬天,到明年3月中旬再回草場——這就是“借牧”。

                早在2012年左右,肅南縣牧民就零星有了租地借牧的探索。今年,肅南縣下山借牧牲畜數量已突破23萬個羊單位。

                讓牛羊動起來的“操盤手”,是市場規律。

                近幾年,肅南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安玉鋒一直在跟蹤研究借牧現象,據他測算,今年每個羊單位借牧成本是每天1.7元左右;如果要購買山下打捆好的秸稈草墩,再運到山里,每個羊單位的“口糧”成本是每天2.5元。牧民們算得清這筆賬。

                肅南縣大河鄉西嶺村的“90后”牧民顧偉東卻是老借牧戶了。今年是他借牧的第7個年頭,將帶著360只羊前往100多公里外的酒泉市。如此大費周章,顧偉東自有算計。

                “冬天在山里接羔,因為海拔高,凍死、病死的多。到農區借牧,站在田埂上就能看見羊群,母羊扎在地里吃草,運動量小,掉膘也少!鳖檪|說,以往在冬季牧場,羊羔的成活率只有80%多;這幾年在借牧地,能達到90%。

                禁牧后,動,成為新辦法。冬季異地借牧是民間自發形成的,經過10年發展,已成為祁連山下農牧區資源交換的一種常見方式。之所以說“交換”,是因為山下農區的玉米種植戶們,多年來也一直在為玉米秸稈謀出路。

                糧與牧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祁連山確實待張掖不薄。這座“母親山”孕育了山上的草原,讓裕固族牧民們繁衍生息;冰雪融水形成了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滋養著山下的綠洲沃土。

                這可不是一般的綠洲!張掖百萬畝的玉米制種基地,供應了全國3億畝大田玉米用種需求。這意味著,全國每種下兩粒玉米種子,就有一粒來自張掖。種子走向全國,秸稈留在張掖,成為很好的冬季飼草。但是,從秸稈變成飼草,用什么方式更劃算、更有價值?

                田寶有發言權。他的家在祁連山下甘州區甘浚鎮高家莊村,他是當地擁有200多畝制種玉米的大戶。

                “多年前,玉米一收,秸稈就一把火燒了。污染空氣不說,還白白浪費了!苯斩捊狗贌,田寶和鄉親們將其打捆成草墩出售,“一個草墩,連打帶搬,成本8元錢,能賣13元”。

                細算,效益仍未最大化:一個草墩5元錢的純收入,一畝地平均打12個草墩,共收入60元錢。

                去年,田寶把200多畝秸稈租給了肅南縣康樂鎮的一戶牧民,自己完全不用操心,每畝到手120元純收入。

                祁連山下的張掖綠洲,越來越多像田寶一樣的農戶嘗到了秸稈地出租借牧的甜頭!肮┙o側”的競爭開始了。比如,誰家秸稈地附近能提供簡易住所、能通上網線和電路,租金就會更高。田寶為更勝一籌,向村里申請修建了簡易羊棚,便于山上的借牧牧民冬季接羔!盎A設施”完善后,田寶的秸稈地今年租金達到每畝170元。他嘿嘿一笑,“這個事,值得投資”。

                除了真金白銀的收入,“這個事”,還能再算筆賬。秸稈的出路是飼草,那么飼草的出路又是啥?用安玉鋒的專業術語講,叫“過腹還田”。在借牧過程中,牛羊在吃掉秸稈的同時,每個羊單位每天產生糞污2公斤,相當于每年為農區畝均施入有機肥58.5公斤。

                還有更多好處。與牛羊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安玉鋒,臨近退休時發現了一個新課題。

                安玉鋒是裕固族牧民的兒子。1991年從甘肅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畢業后,回到肅南草原,成為一名畜牧工作者。30多年來,他先后主持和參加完成了國家、省、市下達的科研項目10多項,是當地家喻戶曉的農技推廣研究員。

                “一般來說,牦!陜僧a’,但從這幾年跟蹤借牧的情況看,出現了不少‘一年一產’的現象!卑灿皲h說,從草原畜牧業的角度看,牛羊過冬的關鍵是讓母牛、母羊吃飽,營養跟得上,這樣牛犢、羔羊的繁殖成活率會更高;膘情好了,來年的發情率也會提高。

                高勇東家的牦牛佐證了老安的猜測。去年是高勇東第一次下山借牧,他收獲了意外之喜:“也怪!正常的話,牦牛秋天很少下牛犢,但是今年秋天下了20頭牛犢!”

                經過3天徒步,高勇東和黃梅花從海拔3800米的草原,來到海拔1600米的農區。女主人一臉疲憊,但心情不錯,她更喜歡農區的冬天。

                山上草原有牛羊,山下綠洲有冬糧!

                借與還

                牛羊“借”到了“冬糧”,會還給牧民什么?

                10月17日中午,到達借牧地后,玉米地主人提供的一間彩鋼房,是今年冬天高勇東和妻子臨時的家。

                “最重要的是人和牲口都安全!弊凇凹摇崩,黃梅花熱情地端上奶茶和饃饃,招呼大家一起吃。前不久,她騎著摩托車在山上放牧,從車上摔了下來,到現在都沒好利索!岸焐嚼镉醒,騎車趕牛不小心就摔倒了。前年冬天,在山里丟了6個牛娃子。上個月,山里的雪豹還把4個牛娃子吃了,F在好了,不用擔心這些事了!

                這個冬天,高勇東家140頭牦牛將成為安玉鋒的研究樣本。對于數百戶牧民的姓名和養殖情況,安玉鋒都能精準到戶,脫口而出。

                借牧雖是牧民們的自發行為,但安玉鋒和同事們一直持續關注“這個事”:一方面是做服務,牛羊下山前和回到草場后,都要進行防疫;另一方面是做研究,數以十萬計的牛羊,在山上與山下海拔落差2000米的地方過冬,本身就是草原畜牧業的變革性探索。

                “通過異地借牧,牲畜保膘抓膘,縮短甚至消除掉膘期,保證了母畜高質量產仔!崩习菜麄冋{查統計,借牧后,成畜;盥侍岣吡1%,產毛量提高了10%,羔羊成活率提高了7%;沖減借牧成本后,每個羊單位年新增純收入97元,借牧牧民戶均增收2.76萬元;肅南草原實現了“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

                牧民“借”到了收入,能還給草原什么?

                深秋的陽光照在康樂草原康豐村的青溝區域,若不是眼前幾處門戶緊閉的牧民房屋,人們會忘了這片草木覆蓋的靜謐山坡是一片冬季牧場。

                “前些年,一到這個季節,牧民們都會提前來收拾房屋,為過冬做準備!笨粗臒o聲息的牧場,肅南縣草原工作站副站長王軍心生感慨,“去農區借牧的這5個月,是草原的假期!

                對自然生態系統而言,5個月或許就是一瞬間——畢竟歷經億萬年的演變,才孕育出這豐美的水草,饋贈給人類。于人類文明而言,每段“5個月”都不可或缺——千百年的遷徙,牧民的祖先才落戶于此;又是千百年的繁衍,才探尋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這種相處之道,也是生存之道。肅南農民走出深山,用5個月完全陌生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牛羊找一口冬糧;也讓祖祖輩輩生活的草原,得以在每年冬天喘息休養。

                這5個月彌足珍貴。異地借牧讓肅南縣天然草原放牧家畜數量減少3.52萬個羊單位,給草原放了個假。去年的數據顯示,肅南縣天然草原畝產草量較2010年提高20.6%,牧草平均高度達到19厘米,平均總蓋度達到78.2%。

                “我和牦牛在這里過冬,家在那里!闭驹诮枘恋挠衩椎乩,高勇東抬頭看,遠處是祁連山頂的皚皚白雪。雪山之下,是他的家園,那里有冰川,有森林,有草原……孕育著無數生靈。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發明)

              (責任編輯:王炬鵬)

              亚洲综合图库欧美,欧美交配视频动图,美国a级黄色大片,欧美黄色免费电影

                  <thead id="jdjjx"></thead>
                    <noframes id="jdjjx"><dfn id="jdjjx"><rp id="jdjjx"></rp></dfn>

                      <pre id="jdjjx"><sub id="jdjjx"><form id="jdjjx"></form></sub></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