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是需要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思考的動態命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標航定向。
樞紐即是“中心”“節點”,是掌握事物順暢運轉的關鍵。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的強調,既體現出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也在新形勢下賦予了資本市場新的重任和使命。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要深刻把握其新內涵、新要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意味著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等多頭任務齊驅并進、再上臺階。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樞紐,資本市場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資源配置,幫助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以自身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由大到強,進而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資本市場責無旁貸、重任在肩。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有實現的基礎和條件。經過30多年改革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建設成效顯著,股債融資穩步增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法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今年2月份,全面注冊制落地實施,資本市場完成“關鍵一躍”,市場包容度明顯提升,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快速成長。
任務重、要求高,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面臨不小挑戰。當前金融領域各種矛盾相互交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具體到資本市場,表面看,近期A股市場震蕩加劇,估值水平低位徘徊,與宏觀經濟形勢出現背離;深一步看,當前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能力還有所不足,資金錯配矛盾仍然存在,投融資失衡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投資者獲得感有待提高,“財富蓄水池”“經濟助推器”等功能未充分施展。
責重山岳,能者當之。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資本市場必須善于識變求變應變,響應時代召喚,扛穩新使命,實現新作為。
越是負重致遠,越要練好內功。一個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方能發揮出樞紐功能。立足當下,政策重心應在于嚴厲打擊各類市場亂象,活躍市場人氣,吸引增量資金,從而扭轉預期、提振信心,促進市場估值回歸合理水平;放眼長遠,要持續完善發行、上市、交易、并購重組、退市等基礎制度,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打通長期資金入市堵點,持續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工具,營造“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資本市場積極主動、善作善為,方能當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這一目標導向,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上下更大功夫,優化融資結構,使金融之水更好“澆灌”實體經濟。要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機制,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支持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做優做強。想方設法解決優質企業融資困境,千方百計保護好投資者利益。
資本市場關聯千行百業,牽系千家萬戶。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篤行不怠、一以貫之,方能建設一個活而有序、規范透明、運轉高效的資本市場,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