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延邊9月5日訊(記者 朱曉航)落后旱廁變成沖水馬桶,田里稻米身價翻倍,貧困的邊疆小村蝶變為產業興旺的旅游網紅打卡地。長白山下,海蘭江畔,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在這八年間迎來了巨變。
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立足“土”、突出“特”、形成“產”,因地制宜,放大優勢,持續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光東村在山水間走出了一條幸福路。
興邊富農 行之有方
“房子有多大,炕就有多大,民宿采用了原有的朝鮮族特色!惫鈻|村歸心民宿負責人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民宿光東村有60間,裝修風格結合了朝鮮族的民俗文化,每一間都各不相同,可謂是一戶一院、一屋一品。
特色民宿,稻田文化、農耕體驗、親子娛樂,鄉村旅游的機會,光東村抓住了。外地熙熙攘攘的游客慕名而來,從2015年至2022年,八年來光東村累計接待游客2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22萬元。
吃不愁,穿不愁,生活越過越紅火。提高土地和大米價格,借助文旅項目盤活閑散資源、帶動更多村民就業創業,實施兩不愁三保障……光東村多措并舉,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2022年,光東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5.75萬元,較2015年增長了近1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元,較2015年增長了2.25倍,2023年預計達到約20000元。
產業興農 增收有“稻”
“光東村的發展思路是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東村黨支部書記金憲說,“我們要通過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把游客吸引進來,這樣水稻的加工產業也會順勢發展,可以促進水稻附加值和品牌化的最大效益!
土生土長的光東村村民金君從日本留學后就返回家鄉創業!拔壹掖竺椎钠放平小畣嵛鬟_’,在朝鮮語里是好吃、美味的意思!苯鹁嬖V記者,政府給了他很大幫助,不光辦事效率高,而且帶著企業參加各種展銷會和推介會,“我們的大米銷往全國各地,定位是中高端人群,現在每年能賣出1000多噸!
2018年起,光東村創新謀劃實施了“共享稻田”項目,緊緊抓住東西部協作幫扶的有利契機,到寧波市鄞州區宣傳推廣和龍大米,成功推介“共享稻田”24000份,銷售額達2400萬元,獲得效益資金850萬元。
鄉村美麗 精神富足
對于生活在東北的金大叔來說,比東北的寒冬和盛夏更難忍受的,是冬夏如何在室外“方便”的事兒!艾F在衛生間都在室內了,很方便,我們太高興了!苯鸫笫逑蛴浾吒袊@道。
此外,村里還修建了休閑廣場、村史館、門球場、養老大院等基礎設施。白墻黛瓦,小橋流水,光東村的人居環境有了很直觀的改善,不同的設施和文化活動也讓村民的娛樂生活更加充實。如今,村民不但口袋鼓起來了,精神也富起來了。鄉村生活,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