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12月26日,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冬季論壇暨青年論壇在線上舉辦,會上舉行了《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20暨中國城市統一發展經濟學》新書首發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指出,中國城市崛起所創造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獨特而寶貴的經驗,不僅對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提出了挑戰,也為經濟學的創新提供了最新的素材,不僅為城市發展經濟學新突破提供系統性的新靈感,也向城市發展經濟學的創新發展提出了實踐需求。
據介紹,中國城市統一發展經濟學是課題組自主創新的統一發展經濟學理論與中國城市發展實踐的結合,核心創新認為經濟增長的實質是知識增長而不是物質增長;诖,結合中國實際形成了中國城市統一發展經濟學的“3363”框架。
其核心思想是:中央政府的制度改革開放,形成并使得家庭、企業和城市政府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并產生內在動力,使得家庭、企業和城市政府掌握了相關要素動能,導致擁有人口和人力的家庭、擁有資本和技術的企業、擁有土地和環境的政府,在競爭與合作、學習與創新、生產與消費的三重交互行為;也導致中國城市發展的主導要素從人口資本到金融資本到土地資本再到知識資本,中國城市經濟的主導形態從制造到服務再到知識服務轉型,中國城市發展的抽象行為從重復向學習再向創新轉型,中國城市體系關系從國內競爭和國際合作轉向國內合作和國際競爭轉型,中國城市化發展從不完全城鎮化到完全城鎮化等等。
“不斷增強的家庭、企業、政府這三類主體的內部趨利動力和外部競爭壓力,以及其所控制的要素動能所合成的能動力,驅動中國城市持續高速發展,決定城市、城市體系和城鄉體系不斷的變化和轉型!蹦啭i飛說。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20暨中國城市統一發展經濟學》在中國城市統一發展經濟學的“3363”框架下,分析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20+2”個典型城市。這“20+2”個典型城市成功經驗代表中國的千城萬鎮,從多個角度扛鼎和解釋中國城市的偉大奇跡。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20暨中國城市統一發展經濟學》發現:政府競爭是中國城市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制度轉型對中國城市經濟高速發展起決定作用,全球分工是中國城市崛起的重要力量,非農聚集是中國城市高速發展的根本支撐。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