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王群
堅持長期主義,專注主業,做精專業,擁有長期的戰略眼光;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探索新興技術及其產業化的路徑;加大研發創新和人才投入,夯實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提升現有產業發展水平與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業占比,這將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也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要路徑。
“蟬翼鋼”厚度僅0.07毫米,超出設備設計極限42%,首鋼京唐公司高水準鋼鐵制造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憑借一臺臺自主研制的工業重器,徐工集團屢次刷新吊裝重量世界紀錄;寧德時代不斷突破電池性能極限,平均每1.7秒可生產一個電芯,缺陷率僅十億分之一……《工人日報》近日推出《先進制造業企業究竟先進在哪里》系列報道,聚焦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產品具備較高附加值、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企業,探尋其轉型發展的典型經驗。
先進制造業通常具備全要素生產率高、生產制造工藝及技術先進、產品附加值高、生產模式先進、產業鏈韌性強等特征,業態、模式和技術上體現其先進性。眼下,我國先進制造業實現較快發展,各地紛紛將發展先進制造業擺在突出位置,希望通過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引領整個制造業能級躍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先進制造業,核心一點就是要加快推進制造業提檔升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業體現在業態的先進性,即由新興技術成果產業化后形成新產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它在整個產業鏈體系中多處于高端。例如,作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試點企業,起步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華米科技正從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產品+服務”乃至“制造融合服務”轉變,深挖大健康產業的市場潛力。
先進制造業體現在模式的先進性,即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及管理模式,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提升生產效率和消費者體驗。如青島紅領集團持續探索“互聯網+服裝定制”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成功轉型,其流水線上的每一件西裝都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
先進制造業體現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即在技術和研發上保持先進水平,將最新技術全方位應用于研發、生產、制造、銷售等全過程。近年來,徐工集團全力做好技術攻關,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零部件產業,通過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話語權,逐步成為智能制造的行業標桿。
整體來看,先進制造業代表著效率、創新、綠色、共享等。解析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成功“秘籍”,有助于為傳統制造業煥發新活力提供有益借鑒。
比如,堅持長期主義,專注主業,做精專業,立足于長遠發展而非暫時利益,擁有長期的戰略眼光而非簡單迎合市場,既能耐得住寂寞也能扛得住風險。這并不代表企業發展模式的一成不變,相反,這需要企業時刻保持創新能力,并將創新當成一種長期習慣,時刻關注產品品質和持續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打造企業的核心優勢。從僅有40人的機器人研究所,發展成為規模大、產品線全的機器人上市公司,新松公司聚焦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22年來創造了100多個同行業第一。
再如,善于采用、推廣新技術,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探索新興技術及其產業化的路徑,加快工藝技術改造和提質增效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堅持自主研發,不隨波逐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主動權。為應對日益復雜的制造工藝和滿足高質量的產品需求,寧德時代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智能制造技術,建立了“極限制造”體系架構,不斷突破電池性能極限。
還有,加大研發創新和人才投入,夯實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事實上,多家先進制造業企業從事研發和技術創新的科技人員在員工總數中均占比較高。華米科技總部設在安徽合肥,企業的1000名員工則遍布全球5個國家的11個城市,公司在海外設立了研發機構,組建了全球創新中心。過去3年,該公司每年用于研發的投入超4億元。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我國先進制造業正呈現集群式發展態勢。對于更多制造業企業來說,應學會利用當代先進的數字技術、先進的制造裝備和工藝,借鑒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成功經驗,提升現有產業發展水平與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業占比,這將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也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要路徑。